阳春三月
草长莺飞
在和煦春风中
我们迎来了一个温暖的日子
在第62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暨
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
无数青年掀起一股追“锋”热潮
雷锋是谁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长沙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
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这一年,他仅仅22岁
他一生秉持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高尚品行和模范事迹而闻名
影响了后世一代代中国人
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63年3月5日
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因此把每年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学习雷锋精神 传承文明火炬
传承雷锋精神
徐医青年一直在行动
青力志愿,助力“三救三献”事业发展
“醉美青春”团队在医院、小学等地常态化开展“健康科普进校园”、“健康导医”等活动,近5年走进二十余所中小学,向师生宣教急救健康知识,为1.5w+病人提供贴心的门诊导医服务;“大爱急救”团队深度聚焦各个群体,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加考核,实现急救科普教育广覆盖,与中小学合作建立急救试点学校,与中国矿业大学等多所高校长期共建基地合作,共培训师生10w+人次。
“青春热血,为爱延续”项目自开展以来共有1360名师生积极参与献血,累计献血量达37.12万毫升,为临床用血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帮助了近1856名患者重获健康希望。基础医学院的青年们以“生命-遇见”为主题向社会宣传普及遗体和器官捐献理念,传颂生命接力的感人事迹,弘扬捐献者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新护方”项目团队自2022年成立至今已有500余人参与为老服务,志愿者们从家庭照顾者个人护理技能培养、心理压力缓解、群体交流拓展三个方面,在江苏、安徽内48所社区开展系列培训,助力家庭照顾者转变为养老护理员,受益人数达3000+。
“久久防艾”团队的志愿者们秉承“生命至上,共抗艾滋”的理念,深耕艾滋病防治领域十八载,专注于科普预防艾滋病知识,致力于打破群众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偏见,共在172个社区、村庄和学校开展防艾宣教,累计服务人次超50万。
“益足志行”、“健齿童行”、“智慧医疗”、“检护银铃”等项目更是运用医学技术手段,从健康筛选、口腔健齿、信息普及、检验检疫等方面为数万名群众提供了专业服务。
全力奔跑,在乡村振兴里一起追“锋”
“大药精诚”实践团向徐州马庄村等村庄提供数项公益服务,通过中药材种植、香包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打造完整的产销体系,拉动乡村创收3千余万元,持续十年深入徐州市区及周边开展以宣传安全用药为主线的志愿服务活动,近5年惠及群众10万余人;马背宣讲团前往我国西藏、新疆部分地区借助双语优势向少数民族宣讲红色党史,宣传国家助学政策,惠及600余户牧区家庭。
赤脚医生口述史调研团采访了“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王桂珍女士以及谭新林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基层村镇赤脚医生近百名,足迹遍布9省70余个县区,收集了大量宝贵的口述资料采访视频总时长超过300小时,通过实际行动寻求可借鉴的赤脚医生时代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措施。
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志愿者们于2024年组建社会实践团、志愿宣讲团21个,获立团中央专项15项,全年奔赴江苏泰州等十余地区基层一线,开展“全民阅读·青春建功”、“少年儿童安全守护计划”等一系列活动,以真情传递暖心服务、以行动诠释医者担当、以实干赋能乡村振兴。
做一颗“螺丝钉”,深深扎根祖国西部
徐州医科大学研支团自2021年起至今共组建起6支研究生支教队伍,以“志愿+接力”的方式,持续选派乐于奉献、身心健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青年志愿者13名前往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中心小学进行支教,第24届研支团成员周雯曾在汇报中真情讲述:“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为奋力飞翔的孩子插上更有力的翅膀,我想,这便是我们支教的意义!
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罗强是我校第一批支援西部建设的志愿者,也是我校第一个获得“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从徐州医科大学到扎细街道办事处3500公里的路程、39小时的绿皮火车、365个日夜、194次志愿服务、8次无偿献血、500小时的志愿时长是他默默追“锋”的见证。
风雨无阻,在志愿赛事中绽放光芒
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17年起,志愿为徐州马拉松大型国际赛事提供赛事保障服务,7年共招募医疗志愿者2652人次。每当比赛凌晨,都能看到志愿者们有序集合整装待发的身影。他们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一直坚守在半马、全马等各个赛场上,用专业技能为参赛者们提供医疗服务,助力历届大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