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徐医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团学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通知 >> 团学新闻 >> 正文

【交汇点】【新华报业网】徐州医科大学:下好大学生实践成长“四步棋” 构建多元实践育人体系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
浏览次数:

徐州医科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医科”建设为引领,着力构建“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担当时代重任。

今年暑期,徐州医科大学8000余名学生深入基层、服务一线,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所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下好“先手棋”,构建实践育人协同格局

徐州医科大学着力建强“统筹引领、实践指导、朋辈带动”三支核心队伍,具体包括:强化顶层设计,由党委专门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紧扣“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系统制定实施方案,确保实践方向正、目标明;突出专业赋能,整合省优秀实践教师、马院教师、专业医师等96名骨干力量,形成“思政铸魂+专业赋能”双导机制;激发朋辈效应,选拔百余名学生骨干组建64支先锋实践团,带动2000余名志愿者投身思想引领、爱国教育、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基层服务、民族团结、行业调研七大主题实践,其中26支团队入选全国专项和省级重点团队,形成示范引领、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控稳“关键棋”,推动思政教育与红色实践深度融合

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引导青年将“个人志”融入“报国行”。

该校组织“健康驿站”“王杰精神”等十余支团队,以“红色资源+健康服务”为主线,来到泗洪大王庄、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八号门事件旧址等红色地标,深入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挖掘抗战精神、红医精神的时代内涵。实践团创新形式,开展面向9000余人次的“宣讲+义诊”活动,开发历史拼图赛等沉浸式互动项目,并为视障群体量身定制《红嫂》无障碍口述剧,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精神“传”下去。其中,“健康驿站”实践成果被江苏省教育厅作为优秀案例推荐至教育部。



落准“标杆棋”,打造“青春医+”实践品牌矩阵

依托“医理工管”多学科交叉优势,学校打造了“醉美青春”“益足志行”“健齿童行”等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品牌。团队走进十余所大中小学,结合街道社区爱心暑托班需求,面向青少年开展医学知识普及、足部健康筛查等服务,构建“七彩假期”成长服务体系,形成《儿童安全防护手册》等实践成果。

同时,学校“新护方”“久久防艾”等多支团队深入社区乡镇,以智慧医疗、疾病预防、爱心义诊、非遗养生、认知障碍干预等方式服务中老年群体,累计惠及3万余人次。实践团还到江苏、河南、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乡村,开展马背宣讲、田野调查,推动“中药红花种植”“布病防控”等项目落地,助力乡村振兴。通过访谈数十位少数民族赤脚医生和基层卫生工作者,团队深入挖掘并初步构建了中国赤脚医生精神的理论框架,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谋定“长效棋”,健全实践育人保障机制

学校持续完善“平台搭建、宣传引导、成果认定”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在校地融合方面,紧扣“政—校—地—企”协同育人理念,与15个乡镇街道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走访医疗产业集群、50余家单位开展行业调研,推动实践育人走深走实。在宣传推广方面,学校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徐小医返乡纪实”“青春三下乡”等新媒体矩阵;在成果转化方面,学校创新运用“辅导猫+PU口袋校园”双平台,实现无纸化“云”认定流程,为学生提供“提交—审核—赋分—展示”一站式服务,提升实践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黄煦涵 葛媛媛)

【新华报业网】https://www.xhby.net/content/s68daa4f6e4b0197fae48647e.html

【交汇点】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8da2d6de4b00585eb9a49e2?t=175914437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