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响应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结合中医药学院专业特色、依托学科优势,助力乡村振兴,7月1日到7日,徐州医科大学“乘风而上”乡村振兴促进团紧抓“中药振兴+乡村振兴”历史机遇,发挥中药特色学科专业优势,来到徐州市贾汪区、徐州市沛县开展暑期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一、实地调研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乘风而上”实践团首先来到贾汪区大李庄村和龙门村种植基地。实践团成员听当地村民讲述白芨和金丝黄菊的种植和收割时间,在他们的指导下认清杂草并进行清理。通过走访药农、调研和填写问卷得知,中药种植基地的逐步发展,对当地村民的就业有重要作用,从原来的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到现在的能够“吃好、穿好”,都证明当地乡村利用中药发展机遇,成功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道路。但当地地处徐州煤矿塌陷区,土壤环境受严重影响,因土壤营养结构单一,中药材存在药效不好、产量不佳等问题。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土地,对种植土壤采样检测,后续将结合检测结果,运用学院专业特色优势技术——“谱-效”关系筛选技术,为当地种植基地匹配适宜种植的广布苗,在中药种植试验田进行防风试种。
二、宣传推广 把握产业振兴“金钥匙”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团队成员通过采访和查阅文献详细了解当地药农种植难点、中药收益情况、有效成分对价格影响等,得知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大部分村民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基于此市场调研,团队在实践走访过程中发放宣传册推广学院专业技术中药种植基于“谱-效”关系的分子杂交选育技术,为当地种植中草药再添新方案,在合作社和个体药农处获得积极反响。
三、科普培训 激发人才振兴“新动能”
“乘风而上”实践团以基于“谱-效”关系的分子杂交选育技术为桥梁,帮助解决当地农民人才流失。团队举办中药品种选育知识科普宣讲会,面对面宣讲、示范、传播筛选中药优质种苗性状的相关方法,针对药农自留种种源退化及病虫害等种植问题,结合幻灯片提供“一对一”的有效解决方案,有效助长药农中药种植知识。同时开展公共卫生宣传讲座,科普中药防风助力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等科学常识,提高村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完善乡村医疗卫生结构,推进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四、传承文化 打造文化振兴“风景线”
中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结着深邃的哲学智慧、绵延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与实践经验。团队举办中药文化宣讲、中药香包制作等活动,积极引导传统中药文化进乡村。在广大乡村宣传推广中药文化,加深乡村群众对传统中药文化的了解。让村民体验到优质中药选育技术在下端衍生产业中的特色优势,既有利于提升乡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也是文化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营造浓厚中医药文化氛围,打造中医药文化新地标。
据悉,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功探索了防风种植产业的巨大潜力,从调研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此后更加精细化、体系化地推广基于“谱-效”关系的分子杂交选育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团队还将持续与当地交流合作,助推防风种植产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