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乡村振兴计划省项目管理办公室公布了首批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小组团”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药学院“此木可清——中药柴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项目”项目获评首批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小组团”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全省高校支持地方项目26项)。
项目简介
“此木可清”志愿服务队致力于解决乡村中药种苗传统培育方式落后的难题,依托学校中药研发转化中心,将中药种植技术成果引入田间地头,推动科技惠农兴农。团队借助自主研发的基于“谱-效”关系的分子杂交选育技术,解决市场中伞形科种植资源混乱、药用成分含量低等问题;配套使用独创的天然植物培养液和光谱抑菌剂,提高种苗的抗病性和发芽率;团队通过与上游农业公司合作,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服务内容
推进乡村种植技术现代化
以中药柴胡选种育种为起点,立足中药新质生产力发展目标,围绕中药柴胡种植需求,特别是选种、育种、育苗及关键研发创制,补齐中药种植发展短板,集中解决中药市场种质资源混乱的问题,加快最新柴胡科研成果转化,突出应用导向,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示范效应推广
以马庄村为起点,十年内将项目成功模式辐射至江苏省内的8个中药产地,进而逐步扩展至全国34个中药主产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动这些地区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社会资源整合
利用大赛平台提升项目知名度,吸引更多社会成员与资源的关注与投入,包括专家、志愿者、资金和技术支持,共同为乡村中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村民增收与乡村振兴
通过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帮助当地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增强乡村经济活力,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乡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建立一套可持续的中药产业发展模式,确保中药材种植的长期效益。
项目成效
团队在徐州马庄等三县市推广优质中药种植1.1万亩,实现村庄总增收7650万元,人均年增收达2.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386个,成功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团队联合江苏远恒与徐州市潘安湖街道政府签约,投资建厂,引导当地发展中药种植合作社,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9万元提升到4.3万元。近年间,团队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470人,未来团队将持续吸纳、带动就业。此外,团队向湖北等地捐赠1万余枚呼吸道疾病防治香包,以青年之力助力呼吸道病毒治理,充分展现青年药学学子的使命与担当。
社会资源整合
“此木可清”项目团队聚焦中药产业,为马庄提供中药育苗、技术培训、产品研发等服务,打造“香包销售、中药种植、农业观光采摘”一体化的乡村振兴样板,以科技助农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活动事迹受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60余次,项目荣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国赛银奖等10余项国家级奖项。
未来,药学院将继续推动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伍专业化、项目品牌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社会化建设,创新和丰富学院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不断鼓励和引导广大药院青年更加主动深入地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审:曹跃炫
二审:黄煦涵
三审:葛媛媛